原创 (新春走基层)四川:二四六天天好彩免费资料大全大全正版千里雅砻江春节不停工 奏响“新春奋进曲”
中新网成都2月4日电 (王鹏 徐健)“导流洞施工是大江截流的重要前置性‘战役’,目前已完成导流洞开挖,全线进入混凝土浇筑阶段。”4日,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的雅砻江孟底沟水电站,50多辆大型工程车辆来回穿梭,4500余名建设者持续投入导流洞工程、沿江道路等施工作业,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下称雅砻江公司)孟底沟建设管理局局长曾新华介绍,该工程将确保2025年如期实现大江截流。
这一幕,是蛇年春节期间,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的缩影。该基地是国家九大清洁能源基地之一,目前已投产清洁能源装机近2100万千瓦,在建项目装机约1200万千瓦。上万名生产建设者坚守一线,在新春佳节奏响“奋进曲”。
在雅砻江中游的卡拉水电站建设现场,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面铺开。500余名建设者坚守岗位,重点围绕左岸危岩体治理、坝肩边坡开挖支护、卡拉大桥建设等关键工作面,安全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牙根一级水电站共有12个作业面开展施工,超过500名建设者坚守一线。“两河口抽蓄电站主厂房第一层已完成开挖,第二层开挖正稳步开展。牙根一级电站目前正紧锣密鼓推进导流洞开挖支护、栈桥桩基施工等工序。”项目现场负责人张东明说。
春节期间,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发电能力近2100万千瓦,三大控制性水库——两河口、锦屏一级、二滩,梯级联合运行蓄能约190亿千瓦时。雅砻江流域集控中心内,50名值班人员24小时轮班在岗,实时监测流域气象水情信息和电站设备状况,保障流域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两河口水电站地下厂房里,电厂运行值长王伟正对各区域设备逐一检查。“春节期间我们运行人员24小时‘三班倒’,主要开展运行监盘、设备巡检、缺陷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随时掌握设备状况和运行趋势,保证设备健康安全稳定运行。”王伟说。
海拔4600米的柯拉一期光伏电站现场,电站运维负责人李刚带领50余名运维人员坚守在雪域高原。他们顶着凛冽寒风,细致检查每一块光伏组件、每一台电气设备。两河口水光互补控制中心里,监盘人员密切监视水电和光伏运行数据和趋势。在水光互补模式下,光伏电站与水电站无缝衔接,确保高原绿电供应“不断档”。
雅砻江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孙文良介绍,春节期间,雅砻江公司持续加强应急管理和风险监测预警,做好流域气象和水情预测,精细化开展流域水风光联合优化调度,最大程度满足电力保供需求。同时,聚焦多能互补发力,高质量加快建设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奋力实现流域水风光协同运行和水风光资源最大化利用,为川渝、华东、华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完)
吴江浩:中国是一个超大经济体,看中国经济应着眼纵深视野、进行全景观察,客观整体把握当下之形与长远之势。几十年来的实践表明,用传统西方经济学的理论难以解释中国的巨大发展。就当前和未来而言,盯着一些短期、微观数据,继续用西方经典模型分析判断中国经济,仍将是不准确的。2023年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依然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正如习近平主席讲到的,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尽管我们在经济运行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内外挑战,但中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远多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三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日两国取得今天的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体系功不可没。中国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坚持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持续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积极参与和引领区域一体化进程。希望中日两国作为主要经济体,共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打造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动世界经济进一步复苏发展。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