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山东省两会观察:汇聚“同心力” 做好黄河“大文章”2021全年免费综合资料大全
中新网济南1月22日电 (记者 沙见龙 赵晓)今年山东省两会期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仍是被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围绕黄河流域的生态、农业、文旅等方面,来自不同界别的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汇聚强大“同心力”,共同做好黄河“大文章”。
重自然,建好沿黄生态屏障
山东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王琳连续两年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项民主监督,亲眼见证了黄河之变。令她印象最深的是,山东各地市在河口处、河道岸线等区域都加大了湿地修复和建设力度,湿地建设数量、规模及湿地物种的丰富程度令人欣喜,尤其是山东黄河流域的人工湿地面积,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自然湿地面积。
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肾”。经过多年努力,山东建立了强大的“人工肾脏”。王琳表示,“人工肾”在保护水环境、减少洪涝灾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她呼吁要继续建好“人工肾”,服务母亲河,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孟鸿声认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价值极高,但当地径流和地下水资源十分贫乏,生态保护修复主要依靠黄河水。“调度补水不具备持续性和稳定性,让本就极为脆弱的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面临功能退化风险。”
为充分发挥宝贵的黄河水资源在入海之前的综合生态效益,孟鸿声建议在黄河三角洲范围内开展多河流入海试验,构建黄河三角洲多河流淡水廊道脉络,实现维持地方河流生态基流,增加国家公园海域的淡水补给,改善与河流连通的自然湿地生态,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减缓咸水入侵等,支撑黄河三角洲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重产出,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
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在调研中发现,特色经济作物的高值化、商品化发展是推进盐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次级特色农产品粗加工及剩余农副产品资源化利用也是黄三角特色经济作物全产业链发展的关键。但该地区目前对这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盐碱地开发利用仍采用传统种植模式,存在标准化和商品化程度低、功能农业开发不足等问题。
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建议,要筛选适宜黄河三角洲不同盐碱程度的特色经济作物,构建盐碱地特色经济作物的精准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梯次分级加工产地农产品,并对应用功能性精深加工产品进行再开发。
据山东省农业农村厅2023年印发的《山东省黄河流域适宜盐碱地发展中药材品种指导目录》(《鲁农技字〔2023〕34号》)显示,适合在轻度、中度、重度盐碱地生长的中药分别有26种、17种、4种,形成了具有中国盐碱地特色的中药材种植体系规范。
当前,中药材需求量不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发展。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建议,应充分发挥盐碱地特色优势,大力发展特色道地药材的种植与加工,培育种植盐碱地经济植物,形成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重文旅,做好黄河流域文化传播
山东省政协委员、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剑表示,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无数璀璨的文明与独特的村落文化。这些文化资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智慧结晶,为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孙剑认为,相关部门应该深入挖掘黄河流域乡村文化资源,摸清家底,聚力数字重现,因地制宜进行审美再造,提升村落外在形象与内在品质等,通过“农文旅研”深度融合,守护沿黄村落记忆并使其焕发新生,为人们留住乡愁古韵。
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资讯中心海洋工作室主任谭汗青则建议在黄河流域的重要城市——济南建设黄河海洋馆,在填补济南黄河海洋主题领域空白的同时,将黄河文化与海洋文化有机结合,通过展示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等内容,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海洋、认识海洋,增强公众的海洋保护意识。
“水脉连着文脉,黄河流域形成了河湟、关中、河洛、齐鲁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孟鸿声表示,黄河流域诞生了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文献《尚书》、经典《论语》等诗词文章,承载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发展历程;在历代诗文中,有许多描绘黄河壮丽景象和表达诗人情感的佳作,“这些都是展现黄河文化的优秀载体”。
对此,孟鸿声建议山东以“沿着黄河遇见海”文旅品牌为契机,在黄河口国家公园打造历代黄河诗文集萃书法文化长廊,丰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内容,更好地以文塑旅。(完)
吴江浩:最大原因是美国内一些人不接受中国取得更大发展,这是问题根本所在。为此美方大肆动员同盟国家,企图把中美之间的问题变为中国和世界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日本也被卷入其中。我们希望日方认清形势,做出正确判断。日美有同盟关系,中日也签有和平友好条约。这是经过两国立法机构批准的法律文件,双方都有履行的义务。日本国内有美国大选会左右世界局势的说法,但世界局势本不该被任何一国内政左右,其他国家也不应允许这种情况发生。无论美国内政如何变化,为了维护世界稳定与繁荣,中日关系都应坚持自己的独特“基轴”,其基本依归,就是我反复提到的中日四个政洽文件确立的原则和精神。希望日方同中方一道维护好两国关系的“基轴”。
吴江浩:你所提到的相关人员是因为在华搞间谍活动,违反中国法律而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需要强调的是,只要在中国从事正常商务和交流活动,不非法染指和获取涉密信息,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一些媒体渲染在中国出去散个步、跟朋友喝个咖啡、旅行拍个照都会被拘押,这完全不符合事实。近年来,在华日本公民类似的案件屡有发生,其中不少人曾长期投身中日交流合作,并在两国社会有一定影响力,我们不希望这些人被唆使在华从事违法活动,他们在自身领域可发挥的作用远大于获取所谓“情报”。总而言之,中方将继续大力倡导和支持两国民间交流与合作,这一点不会有任何变化。个别人的违法行为与正常的交流合作完全是两回事,不应混为一谈。针对在华间谍活动,中方将继续依法严肃处理。
吴江浩: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外资企业有进有出是正常现象。确实有部分外企退出中国,但没有出现所谓“逃离潮”。过去几年,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跨国投资出现普遍性下滑趋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统计,2023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额减少18%,主要外资流入目的地都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像印度减少47%,东盟减少16%。与之相比,外国投资者对华投资热情并未减退,依然坚定看好中国发展前景。2023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339.1亿元人民币,引资规模仅次于2021年、2022年,处于历史第三高。同时,中国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到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