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全年接报90.8万起!消防部门盘点2024香港二四六玄机资料图全程全国火灾五个特点
中新网1月24日电 国家消防救援局24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全国火灾和接处警情况。国家消防救援局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高级指挥长刘激扬称,2024年,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共接报火灾90.8万起,亡2001人、伤2665人,直接财产损失77.4亿元。接报较大火灾70起、亡249人,分别比2023年减少2起、10人;接报重大火灾3起、亡44人,分别比2023年减少2起、46人;接报特别重大火灾1起,与2023年持平。火灾形势总体保持平稳。
刘激扬介绍,2024年,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共接报处置各类警情235.8万起,比2023年增加10.1%,共出动消防救援人员2537.4万人次、消防车458.6万辆次,从灾害现场营救被困人员21.5万人,疏散遇险人员16.6万人。全国出动次数超过1000次的消防救援站达到了215个,比上年多了95个,特别是湖北武汉黄陂区前川消防救援站、安徽临泉交通路消防救援站、安徽阜阳颍州区西湖大道消防救援站,全年出动都在2000次以上,平均每天6到7次,非常繁忙。同时,森林消防队伍扑救森林草原火灾143起、担负综合救援任务377起,共出动消防救援人员14.6万人次。
刘激扬指出,去年全国火灾主要有五个特点:
一是户外火灾及小火居多。建构筑物火灾39.1万起、占比43.1%,交通工具火灾9.7万起、占比10.7%,各类户外火灾41.9万起、占比46.2%。
二是农村地区火灾占比相对较大。城市地区火灾35万起、占比38.6%,农村地区火灾53.4万起、占比58.8%,开发区旅游区等其他区域火灾2.2万起、占比2.6%。
三是居住场所火灾最多。在39.1万起建构筑物火灾中,居住场所火灾30.9万起,占比79%;人员密集场所火灾3.6万起,占比9.2%;厂库房火灾2.3万起,占比5.9%。
四是白天火灾多、夜间易亡人。10时至20时为全天火灾的多发期,占火灾总数的61.4%,该时段造成的亡人数占总数的37.4%;0时至6时火灾起数虽然占火灾总数的10.3%,但亡人数占比达到了31.3%,特别是该时段发生的较大火灾占总数的48.6%。
五是电气故障、用火不慎占一半以上。从查明起火原因的火灾看,因电气故障引发29.3万起、占比32.3%,因生活用火不慎引发19.8万起、占比21.8%,因吸烟、遗留火种引发的火灾分别占总数的15.3%和15%。
刘激扬表示,春节即将来临,节庆活动集中,各类火灾风险和不安全因素增多,从历年火灾形势来看,春节的除夕、初一两天将达到全年火灾的峰值,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将加强监督检查和应急值守,保障群众欢度新春佳节。同时也提醒全社会关注消防安全,平安过大年。
冯录召教授10月31日在丁香园呼吸时间刊文中表示,首先,近年来新冠防控措施使得流感活动强度降低,流感患病人数减少,因而人群易感性可能增加;其次,流感病毒亚型种类多。今年年初流感以 H1N1 为主,而当前主要流行的是 H3N2流感病毒。另外,总体上流感感染几率较高,尤其高危人群如老年、慢性病、婴幼儿、孕妇等,感染后可能出现重症甚至更严重的临床结局。④
3。坚持生态优先和低碳发展。推动重大生态环保改革举措优先在自贸试验区试点,指导支持自贸试验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鼓励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开展自愿碳减排,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实施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探索完善环保信用评价与修复机制,推进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建设。深入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支持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园区。拓展“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应用场景,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对生态、大气、固废等环境管理的支撑,促进产业发展绿色转型。持续提升重点领域和行业环评管理效能,发挥环评制度源头预防效力。在大气环境容量偏低的区域,涉气重点行业落实好产能等量置换要求,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产业结构。
6。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中国(新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丰富跨境电商、物流全程协同等地方特色应用。扩大自中亚等周边国家优质农产品、食品进口。率先推进边境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全覆盖。扩大周边国家特色中药材进口,对进口睡莲花、秋水仙、洋甘菊、石榴花、玫瑰花、牛舌草等新疆急需中药材批量开展风险评估,加快签订双边议定书。探索进口大麦加工为饲用芽苗的闭环监管模式。依托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合作中心),加强与周边国家农产品、食品风险信息互通、检测执法互助领域合作。推进中国—中亚区域检验检疫安全技术合作与交流,搭建中国—中亚法规标准信息交流平台。推动综合保税区与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实施重要矿产品“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模式。探索在满足监管条件的基础上,打造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集约化监管模式。对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实施分层查验、分类监管。做好进口资源性商品的采信试点工作,鼓励符合资质要求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参与,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