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S因流感过世,驻日记者解析日本医疗体系为何2023新澳门资料免费大全难救常见病?
中新网2月4日电(记者 朱晨曦)近日,大S徐熙媛在日本因流感并发肺炎不幸去世,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疑惑:为何在普遍印象中医疗系统较为发达的日本,一位知名艺人却在面对常见流感时未能得到有效救治?
为此,中新健康特邀中国新闻社驻日本分社记者,结合其亲身经历及对日本医疗体系的长期观察,深入剖析背后的原因。
以下是他的讲述——
作为一名驻日记者,我在日本东京生活和工作了近三年。对日本的医疗体系有着深刻的体会。2023年12月,我被流感“击中”,那种无助和煎熬至今让我心有余悸。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我突发高烧,嗓子像是“吞刀片”一样疼,全身肌肉酸痛,还剧烈咳嗽,丧失味觉嗅觉。意识到情况不妙,我迅速预约一家诊所前往就医。
到了诊所,医生很直白地告诉我:“可以检测是否确诊新冠或流感,但无论最终结论如何,都只开感冒药,按照感冒治疗。”
我按照医嘱服用了医生开的处方药,效果却并不明显,体温也一直处于39度上下。那种高烧不退的无助感,让我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只能靠喝水和物理降温来缓解。硬挺五六日后,才终于退烧好转。
后来我才知道,日本实行分级转诊制度,由基层医疗机构首诊,“转诊”制度非常严格,大医院并非患者想去就去。日常看病,主要是去小型诊所和私立医院。而这些基层医疗机构往往以门诊为主,不设病床,在面对新冠和流感等患者时,统一由“发热外来”门诊接诊,而治疗方法也基本上按照感冒处理。
此外,在日本,病人被救护车接走后,并不代表一定会有医院接收病人。住院治疗需要医院认定确有必要才会收治,而流感被视为“可自行恢复”的疾病,患者往往被安排在家吃药自愈。除非病情极端恶化,陷入昏迷,医院才会接受患者。
据台媒报道,大S在身体不适后,曾数次被救护车送往医院,但未住院治疗。在抢救阶段,医院也未使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抢救。目前上述消息未经徐熙媛家属证实,但结合我的切身经历,在日本流感“中招”后,确实面临住院难。
住院难问题,主要原因是医疗从业人员不足。从每一百张病床配备的医生数量来看,英国有108.1名医生,美国有93.5名医生,德国有51.9名医生,而日本仅有18.5名医生。这使得在流感高发期,医院难以应对大量患者的就医需求。
有学者认为,当下日本医疗体系的核心逻辑是“医院的运营秩序不可被打乱”,其优先事项是“避免发生医疗资源挤兑”,治病救人不能逾越此前提。即便是日本国民,若没有家属施加强大压力,医院仍可能对病人采取“最低干预”模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徐熙媛这样具有相当财力的明星,仍无法得到日本医疗体系强有力地救治。
近年来,日本每年年末都是流感的爆发期。今年也不例外,据日本厚生劳动省1月9日公布的数据,2024年最后一周(12月23日至29日),日本全国定点医疗机构报告的流感患者人数首次超过30万人关口,刷新1999年采用现行统计方法以来最高纪录。如今,流感高峰已过,但这场“流感之战”留给人们的思考仍在继续。
从公开信息看,徐熙媛如果在发病初期便前往当地大医院住院治疗,应能获得更多治愈机会。我想提醒大家,前往国外旅游时,应提前了解当地医疗制度,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做好应急预案以减少风险。如果突发重症,在语言不通、对当地不熟悉的情况下,最明智的选择或许是中断旅程,尽快回国治疗。(完)
“一些人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了自己的所谓仕途,为了自己的所谓影响力,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
在优化融资结构方面,会议要求,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冯栢文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澳中两国近期就葡萄酒和风塔达成共识是一个积极进展。这标志着两国具备建设更加顺畅贸易关系的潜力。他同时提到,中国近期终止对澳大利亚进口大麦征收合计80.5%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为澳大利亚大麦出口商重新进入中国市场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