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24年以工代赈带动332万低收入群众就近务工新澳门资料大全正版资料2024 发放劳务报酬478亿元
中新网1月26日电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微信公众号消息,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抓好以工代赈工作,积极拓宽农村低收入群众和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就近就业增收渠道。通过实施以工代赈政策,全年累计吸纳带动332万名低收入群众务工就业,同比增长31%;发放劳务报酬478亿元,同比增长32%。
一、以工代赈专项投资项目吸纳36万名农村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下达2024年度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115亿元,较2023年度增加6亿元,支持有关省份共实施2726个以工代赈专项投资项目,全年累计吸纳36万名农村脱贫人口、防返贫监测对象、受灾群众和其他低收入群体务工,发放劳务报酬41亿元,占中央投资的比例达到30%以上。各地还依托项目建设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开发建后管护等公益性岗位,全年累计培训以工代赈务工群众20余万人。
二、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带动246万名群众就近就业。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各地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工作方案》要求,充分挖掘重点工程项目主体工程、附属临建和工地服务保障、建后管护等环节用工潜力,规模性提供就近务工岗位。2024年,各地在国、省、市、县四级共1.2万个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累计带动246万名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发放劳务报酬394亿元。如,河北、黑龙江、甘肃、青海等省在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东北地区和积石山地区的1149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全年吸纳16.5万名受灾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内蒙古、新疆等有“三北”工程建设任务的12个省(区),通过以工代赈共吸纳7.4万名农牧民参与防沙治沙等林草生态工程建设。湖南省犬木塘水库工程深入挖掘土方工程、砌筑工程等建设环节实施以工代赈吸纳就业潜力,累计吸纳7018名当地群众务工。四川省蜀道集团在31个在建高速公路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向沿线群众提供就近就业岗位超2.6万个。
三、在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吸纳50万名群众就近就业。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农村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指导各地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四好农村路”建设等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进一步扩大“赈”的效果。2024年,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1.2万个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共吸纳50万名农村低收入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发放劳务报酬43亿元。其中,24个省(区、市)在457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累计吸纳4.6万名农村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持之以恒抓好以工代赈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以工代赈专项投资项目实施,在各类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继续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持续扩大就业吸纳容量和劳务报酬发放规模,进一步发挥以工代赈稳就业、增收入、促消费的重要作用。
11。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综合数字服务平台,支持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新疆能源和气候优势建设数据中心,带动数据中心相关产业向新疆转移,推动新疆积极参与“东数西算”工程建设、融入国家算力网络体系。加快国际通信设施建设,助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支持新疆面向中亚国家,加快布局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类企业。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政策支持,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乌鲁木齐片区与中亚国家依法有序开展数据信息交流合作,推动实现数据信息服务、互联网业务等领域互联互通。
此外,今年中新两军互动增多。今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解放军海军导弹护卫舰玉林舰、猎扫雷舰赤壁舰将赴新加坡参加“中新合作-2023”海上联合演习及亚洲国际海事防务展。随后8月底至9月中旬,中新“合作—2023”陆军联合训练在新加坡举行。
17。创新物流运输服务模式。推进公铁联运“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次结算”,探索建立符合沿边地区多式联运发展特点的业务模式和规则标准,加快与国际联运规则衔接和标准互认,推动多式联运规则标准“走出去”。探索赋予运单物权凭证功能,为有关国际规则制定提供实践支撑。探索开展基于铁路运输单证的金融服务。加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积极支持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开行中欧班列,有效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支持搭建国际多式联运物流信息平台。优化自贸试验区与周边国家主要城市航路航线网络衔接,根据平等互利原则并结合乌鲁木齐机场、喀什机场国际航线网络建设需要,与有关国家和地区扩大包括第五航权在内的航权安排,培育发展国际航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