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9今晚已开特马(新春走基层)福建宁德:惠民大礼包加码“春节档” 让市民游客乐享新春
中新网宁德2月1日电 (记者 吕巧琴 叶茂)向中心城区的市民和游客发放4000万元新春消费券、最高每套不超过12万元的购房补贴、叠加发放汽车购新补贴、200余场新春系列文旅活动及百条旅游精品线路、春节晚餐消费抽奖享免单(单笔最高1500元)……在这个春节,福建省宁德市推出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乐享新春大礼包。
4000万元新春消费券
淄博烧烤、汕潮手打牛肉丸、畲家乌米饭、智能家电、手机……1日,位于宁德市中心城区的“全闽乐购·跨年焕新”——2025年货节暨美食嘉年华上,各色美食香味扑鼻、各类年货琳琅满目,熙熙攘攘的市民和游客穿梭于热闹的集市中。
淄博烧烤摊位前,戴着银框眼镜的大叔摊主,手持烤肉串、身躯随着音乐节奏晃动,顷刻间,一股烧烤的香味随着音乐传来。摊位横幅上,一行标语“你考上了清华,他考上了北大,我考上了烧烤”尤为醒目,传递轻松愉悦的生活态度。
“奔着淄博烧烤来的,因为工作和时间原因,一直没去成,先在家乡过把瘾。”宁德市民林逸笑着说,无论是美食还是年货,现在都有消费券补贴和商家优惠,还是很划算的。
春节期间,宁德市向中心城区的市民和游客发放4000万元新春消费券,使用场景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全链条,让市民和游客畅享新春消费。春节前,宁德市还向中心城区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年货消费券”,低保对象300元/人,特困人员、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600元/人。
宁德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祚营表示,除中心城区外,其他各县(市)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享受同样政策。据统计,全市可惠及特殊困难对象10.23万人,预计发放资金3626.37万元。
购房可享受双重优惠
在位于宁德市中心城区的2025年春季住房展销会上,各开发商的展区前,看房者络绎不绝,工作人员忙碌着为看房者讲解价格优惠、购房政策、购房流程等。
“这次展销会优惠力度比较大,所以来看看,如果有心仪的房子就会定下来。”宁德市民陈伟峰说,这次展会汇集了不少楼盘,一个展会就可以一次性逛完多个房产项目,不用一家一家跑去比较,还是很方便的。
记者了解到,购房人在展会期间(1月31日至2月15日)购买参展企业的一手商品住房可享受双重优惠。一是企业优惠让利,鼓励参展企业通过降价让利等方式给予购房人购房优惠;二是给予财政补贴,购房人完成《商品房买卖合同》网签备案及缴纳契税后,可向所购商品房项目的受益财政申请800元/㎡的补贴。
宁德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阮彬表示,其中,购买户型面积144㎡以下的,最高每套补贴不超过10万元;购买户型面积144㎡(含)以上的,最高每套补贴不超过12万元。
别样的“闽东年味”
惠民乐购,福利满满闹新春。中新网记者了解到,2025年春节、元宵期间,宁德市在中心城区(蕉城、东侨)开展“百姓过大年·政府来送福”迎春惠民乐购活动,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促消费活动,打造“商文旅、游购娱、吃住行”一体的消费盛宴,营造“增欢乐、送福气、过大年”的新春节日气氛。
买车享补贴还能抽大奖。1月25日至3月31日,消费者购买乘用车新车,在国家相关政策基础上叠加分档补贴,最高补贴4000元,部分不符合国家补贴条件的消费者也可享受。购车还有抽奖活动,奖金从1000元到30000元不等,中奖率达100%。
此外,宁德市聚焦商圈购物、餐饮美食、夜间经济、大宗消费、文化娱乐、旅游出行等商旅文娱领域,统筹谋划开展年货节、美食节、花卉集市、乡镇年货集市、汽车展销、消费品以旧换新、文化惠民、民俗展演、文旅沉浸式体验等各类新春主题活动,让广大市民游客感受城市烟火中的“闽东年味”。
文旅活动同样精彩纷呈。宁德市文旅局联动各地以“来宁德过年 享您的福气”为主题,推出200余场新春系列文旅活动及百条旅游精品线路。从北岸公园的文艺展演,到金蛇头村的“元宵文旅大集”;从文化场馆的特色展览,到送戏下乡的戏曲联欢,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宁德的文化魅力与自然美景。
为保障市民游客出行方便,1月28日至2月12日(除夕至元宵),宁德市中心城区32条公交线路全部免费乘坐。(完)
二是要拓宽合作领域。中日经济利益深度融合,产业链供应链密切相连,近年来双方在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医疗康养等领域开展了很好的合作,在科技创新、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面合作潜力巨大。着眼未来,中日两国都面临数字转型、绿色转型等共同挑战,需要解决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带来的共性问题。从大趋势看,中日经贸合作将继续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加速演变,双方优势互补将激发更大乘数效应。希望日方与时俱进,同中方共同创新、共同发展。
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和岸田首相在旧金山举行会晤,重新确认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为两国关系改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双方应共同努力,以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为指引,推动中日关系沿着正确轨道持续改善发展,共同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
吴江浩: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外资企业有进有出是正常现象。确实有部分外企退出中国,但没有出现所谓“逃离潮”。过去几年,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跨国投资出现普遍性下滑趋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统计,2023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额减少18%,主要外资流入目的地都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像印度减少47%,东盟减少16%。与之相比,外国投资者对华投资热情并未减退,依然坚定看好中国发展前景。2023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339.1亿元人民币,引资规模仅次于2021年、2022年,处于历史第三高。同时,中国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到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