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广东六市市长话发展:产业兴、城乡美、新澳2024年精准资料民生稳
中新网广州1月18日电(记者 程景伟)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17日举行第二场记者会,广州、汕头、河源、梅州、中山、揭阳等六市市长现身会场,围绕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从产业发展、城乡建设、保障民生等方面回应了外界关切。
强化产业项目布局
汕头籍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超过500万名。汕头市市长陈涛称,该市高水平建设华侨试验区和侨梦苑,规划建设华侨产业园;同时,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和纺织服装、玩具创意、大健康产业合理布局六区一县,全力打造“一区县一集群”产业发展格局。
“河源有好水,万绿湖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河源市市长李勇平表示,河源国家高新区规划建设了水经济产业园。这两年,河源水饮料及食品产业加快聚优成势。2024年该市水饮料及食品产业预计实现产值92.5亿元。
“坚持产业第一、项目为王。”广州市市长孙志洋表示,该市强化产业布局,精准引育一批好项目。广州将加快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以及南沙、东部中心、北部增长极等重点功能区的建设。
推动城乡面貌提升
梅州被誉为“世界客都”,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梅州市市长王晖表示,梅州突出广东元素、客家特色,一体推进农房风貌提升、基础设施提标、公共服务提质等,推动省际交界处建设出新出彩。
2024年,梅州因地制宜确定32个典型镇、200个典型村的建设方向、整治重点,突出“一镇一主题”高水平规划,80%的村建成“美丽宜居村”,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广州把全市划分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产城融合发展标杆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三大片区。孙志洋表示,广州去年启动5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并纳入国家计划,开工改造老旧小区523个,完成城市更新投资1500亿元。
中山是岭南水乡,有1041条内河涌,实现水清岸绿是市民的期盼。据中山市市长肖展欣介绍,过去三年,中山新修建污水管网超过6000公里,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17座;该市还沿河涌打造了一批滨水空间。
促进民生实事落地
揭阳是粤东地区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揭阳市市长支光南称,揭阳选取首批17个村作为农民集中式住宅建设试点,破解人地矛盾,推动实现“居者有其屋”。这17个试点村建房土地总面积516亩,总投资约28亿元,建成后可解决8000多户老百姓的住房需求。
梅州切实推动解决民众就医、教育等难题。据介绍,梅州充分发挥文化和生态优势,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优质生活圈;探索建立“湾区+苏区”职业教育联盟;省市13家三甲医院与该市县级医院一对一“组团式”帮扶。
去年,中山着力打造“香山”公共服务品牌,建成105家香山书房,为市民阅读学习提供好去处;建成144家香山长者饭堂,老年人可以就近享受用餐服务;建成94家香山新街市,让市民买菜更舒心、更放心。(完)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毛宁表示,中方对美方有关声明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完成基本法第23条立法、堵塞维护国家安全的漏洞,是香港特区的宪制责任,也是实现香港长治久安和“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
前述家长表示,当晚事发后,该幼儿园的园长就带领多名教师前往不同医院探望孩子,并表示当地疾控部门已介入调查。该家长称,幼儿园方面告知可能感染的是诺如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