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第一个5万亿GDP城市诞生,管家婆2024今晚开特兔费资料为何是上海?
中国第一个5万亿元GDP城市诞生,这就是上海。
1月15日,上海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预计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市经济规模进入了5万亿元以上的新阶段。
5万亿元是什么概念?
从世界来看,5万亿元,超过阿根廷、比利时、瑞典、泰国等国家GDP。
从全国来看,在上海之前,仅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湖南9个省份GDP超过5万亿元。
从自身来看,上海土地面积占全国只有0.06%,但贡献了全国3.7%的GDP。平均一天,上海可创造超过130亿元的GDP。
回首历史,上海一路走来,经济总量不断实现新突破,1949年GDP仅为20.28亿元,改革开放后,2006年突破1万亿元,2011年达到2万亿元,2017年超过3万亿元,2021年突破4万亿元,2024年又突破5万亿元,迈上新台阶的时间不断缩短。
上海为何能成为首个5万亿之城?
被称为魔都的上海,自有其魔力所在。三里河认为,这种魔力可从三方面观察。
深厚底蕴,铸就经济之基
谈到上海,很多人都知道其是国际金融中心,但其实不止于此,上海肩负“五个中心”重任,即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上海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新兴的全球城市。
作为直辖市和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通江达海的上海,吸引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在这里汇聚。
作为世界最大贸易口岸城市,上海2024年交出了三项数据,分列世界第一、第二、第三。其中,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150.6万标准箱、连续15年排名世界第一,成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超过5000万标准箱的世界大港。上海机场航空货邮和旅客吞吐量分别达到420.6万吨、1.25亿人次,排名分别升至世界第二、世界第三。
作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齐备的城市之一,上海集聚了股票、债券、货币、外汇、黄金、期货、票据、保险等各类金融要素市场。2024年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3650万亿元,增长8.2%。
开放襟怀,拓宽发展之路
谈到上海,很多人的印象是外企多。的确,敞开怀抱、拥抱世界的上海,拥有全国最多外资企业总部、最多外资金融机构。
如今,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超过一千家。根据上海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认定60家和30家,累计分别达到1016家和591家。
上海是开放的、包容的,从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上海始终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
2024年上海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27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第七届进博会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达到800亿美元,再创新高。这两个新高是上海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步履不停的生动写照。
走过繁华精致的“十里洋场”,转身就是车水马龙的繁华街市、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为上海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创新锋芒,引领未来之潮
上海,既是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也是创新发展先行者。
在科技创新浪潮中,上海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攻关加速推进,上述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在这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各类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不断涌现,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
根据上海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上海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创新策源能力实现新突破。实施新一轮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方案,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200.7亿元、增长7.2%,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万家。
在深厚的历史底蕴、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化的产业结构、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以及高素质人才汇聚的综合效应作用下,上海成为中国首个5万亿之城,也是一种必然。
下一个5万亿之城会是谁?GDP超过4万亿元的北京,已做好准备。
(“三里河”工作室)
这一消息引发了国际媒体的很多讨论,并被赋予了额外的意义。比如有人认为这是“中英关系解冻的又一个迹象”,“政客”杂志欧洲版则表示,如果英国让中国和美国走到一起,那将是一次重大的“外交胜利”。这些都是从国际关系或地缘政治视角的解读,坦率地说,这些解读有些偏于狭隘了,或者说格局有点小了。尽管AI主要是一个科技话题,但英国办的这个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自始至终都没有脱离国内政治和地缘政治、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些都将成为接下来该会议取得成果的障碍和限制。
据央视新闻,北京公安交管部门消息,11月1日起,邮政寄递、园林绿化、环卫等民生服务行业使用的合规电动三轮车将悬挂“京C”号牌上路行驶,从业驾驶人需考取正三轮摩托车驾驶证方可驾驶车辆,并需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违反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公安交管部门将依法予以处罚。
对此,极兔速递、顺丰速运表示,将深刻吸取事故事件教训,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总部安全保障统一管理责任,按照公司内部考核管理制度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立即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和整改落实工作,坚决守牢安全底线,坚决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坚定维护邮政快递业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