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舌尖上的年味,还香港最牛三肖三码中特有这些美好寓意!
文/冯玲玲
在浓浓的烟火气中,年味儿愈发浓了起来。
美食是年味儿最生动的诠释:每一位中国人关于年味儿的记忆,往往是从春节的美食中弥漫开来。
中国拥有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每道春节美食皆有其发展脉络,不仅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和真挚祝福,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与内涵。
饺子:更岁交子
饺子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美食,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在北方地区的年夜饭餐桌上,饺子是必不可少的佳肴。
![](http://image.cns.com.cn/xinjiang_editor/crawl/20250128/1NUR-henhtcy1320983.jpg)
饺子起源说法众多。传说之一是由医圣张仲景为驱寒和治疗冻伤的耳朵所发明,因此原名也叫“娇耳”。宋朝时,饺子有了“角子”的称呼。明清时期,其称谓更加多样化,且已成为北方人过年时流行的节庆美食。到了民国,徐珂编著的《清稗类钞》中说“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由此“饺子”的名字正式确定了下来。
吃饺子的讲究也不少。在北方很多地区,饺子通常要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因为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子”为“子时”,“饺”与“交”谐音,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即新年与旧年相交时刻的喜庆团圆。
饺子外形如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人们还会将花生、硬币、糖等放入某个饺子里,吃到的人预示新的一年将交好运。
汤圆:团圆美满
汤圆和元宵,也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传统美食。
![](http://image.cns.com.cn/xinjiang_editor/crawl/20250128/3N4C-henhtcy1320986.jpg)
依据史料记载,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等。早期元宵主要用来祭祀,在宋代逐渐成为普遍性的节日美食,而且做法也比较多元。
南方吃汤圆,北方吃元宵。以江浙为中心的南方地区,用包制方法制作汤圆,即用糯米烫软后,手揉湿粉包馅而成,通常馅都较大,皮则略薄;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用摇制方法制作元宵,即用干粉滚制而成,馅较小,粉较多。
无论是元宵还是汤圆,其外形都与圆月相似,象征着团圆美满。
年糕:步步高升
年糕谐音“年高”,有“年年富贵、步步登高”的美好寓意,也是中国人欢度春节的传统食品。
![△资料图。<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发 小绍兴 摄](http://image.cns.com.cn/xinjiang_editor/crawl/20250128/_dEa-henhtcy1320988.jpg)
年糕的历史久远,确切的发明者已不可考,各地多有一些传说,流传最广的是年糕为春秋时期伍子胥所发明。明清时期,年糕已发展成不限过年、市面上常年供应的小吃。
不同地区年糕的原料和做法各具特色,风味各异。在北方,如今仍然主要采用干磨米粉再蒸熟的古老方法,比如北京的盆糕、东北的撒年糕;也有将米粉和成面油炸,如西北的黄米炸糕。
早期的年糕多以红、黄、白三色出现,代表金银与富贵。如今已经发展成色彩丰富、形状各异的新年美食,寄寓了五谷丰登、生活富足的美好愿望。
八宝饭:五谷丰登
软糯清甜、寓意吉祥的八宝饭也是春节餐桌上的宠儿。新年吃上一碗八宝饭,有着新的一年甜甜蜜蜜的美好寓意。
![△资料图。<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 刘冉阳 摄](http://image.cns.com.cn/xinjiang_editor/crawl/20250128/gAP1-henhtcy1320990.jpg)
关于八宝饭的来历,说法不一。有一种说法是八宝饭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贵族们开始将珍贵的食材加入到米饭中,形成了八宝饭的雏形。后来,八宝饭逐渐传到民间,成为节日和喜庆场合的代表性食品。
作为全国性的民俗食品,八宝饭在各地配料不尽相同,通常有糯米、红豆沙、红枣、莲子、葡萄干、核桃仁、瓜子仁和枸杞等。每种食材都有吉祥寓意,如红枣象征“红红火火”,莲子寓意“好事连连”,桂圆代表“团圆美满”等。
八宝饭的寓意在不同时期和地区有所不同,但都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花馍:美好祈愿
“二十八,蒸枣花”。蒸花馍是北方春节的重要风俗,尤其在黄河流域和陕西关中地区流传甚广。
![△资料图。<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发 朱华南 摄](http://image.cns.com.cn/xinjiang_editor/crawl/20250128/rkFh-henhtcy1320992.jpg)
花馍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代的民间祭祀活动。唐宋时期,花馍开始盛行,成为北方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面食之一。到了明清时期,花馍的制作技艺更加精湛,造型更加生动,色彩也更丰富多样。
花馍的制作技艺在民间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人们运用揉、捏、搓、剪、压等多种手法,将面团塑造成各种形象。用梳子、剪刀等工具在面团上压出纹理,再用红豆、红枣等作为点缀。不同造型的花馍代表不同的寓意,如枣花馍寓意“早生贵子”,石榴花馍象征“多子多福”等。
“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是中国人的浪漫。地域文化的基因贯穿于每一个花馍造型中,丰盈着中国人的味蕾,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祈愿。
春卷:喜迎新春
“一卷不成春,万卷春如醉”,无论现代都市或是乡村,大多传承着新年吃春卷的节日食俗。春卷里包含着新年的美好祝福,有喜迎新春之意。
![](http://image.cns.com.cn/xinjiang_editor/crawl/20250128/HRkz-henhtcy1320994.jpg)
春卷的历史可追溯到古代的春饼、春盘。古人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在春日,食春饼,生菜,号春盘。”清代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打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可见,食春饼的民俗由来已久。
春卷的种类繁多,南北方的做法和吃法也不同。南方的被称为春卷,以油炸为主,内馅多种多样;北方的被称为春饼,不用油炸,现吃现包。
地域有南北,美食无界限。春节美食,是阖家团圆的见证。从舌尖到心间,每一道年味,都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综合自人民网、中新网、中青网等
3。坚持生态优先和低碳发展。推动重大生态环保改革举措优先在自贸试验区试点,指导支持自贸试验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鼓励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开展自愿碳减排,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实施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探索完善环保信用评价与修复机制,推进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建设。深入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支持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园区。拓展“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应用场景,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对生态、大气、固废等环境管理的支撑,促进产业发展绿色转型。持续提升重点领域和行业环评管理效能,发挥环评制度源头预防效力。在大气环境容量偏低的区域,涉气重点行业落实好产能等量置换要求,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产业结构。
一些美西方媒体一看到中国安全官员访问缅甸,就下意识地对相关安全合作进行西方式“脑补”。他们有的戴着意识形态眼镜,暗示缅甸仍是国际社会中的“异类”,对中缅在安全上“走近”十分警惕;有的则联系缅北最近的战乱形势,将中国描述成试图干预,甚至操纵缅甸内政的一个强权。不得不说,这些想象都是高度西方化的,它们反映出来的是美西方政治精英头脑中的安全观,而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7。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建设边境仓、海外仓,鼓励优势企业在中亚国家建设海外仓,构建多仓联动跨境集运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边境贸易商贸中心和商品市场夯实市场采购贸易发展基础,按程序申请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集聚供应链管理、贸易中间商等功能性企业,探索开展离岸贸易,培育具备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中转集拼和国际分拨业务。支持自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开展“两头在外”的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符合环保要求的保税维修业务。建立“一次检测、一次运输、一体化作业”整车保税仓储“三个一”监管模式。整合中亚粮食、棉花等优势农产品资源,支持符合条件的粮食加工、棉纺企业做好粮食、棉花进口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