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国务院关于《京津冀国土今天澳门六开彩开奖结果2020空间规划 (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京津冀国土空间规划
(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函〔2025〕19号
自然资源部:
你部关于报请批准《京津冀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组织起草的《京津冀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国家级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是京津冀地区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支撑京津冀建成世界一流城市群,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到2035年,京津冀地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9433.9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8224.4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23万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0.14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国家下达任务;用水总量不超过国家下达指标。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地质灾害、洪涝、森林防火等风险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构建有利于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空间格局,深化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和综合承载力,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等区域重大战略地区的协同联动。
四、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支撑首都功能区域优化布局。北京市立足“四个中心”建设,加强控增量和疏存量相结合,推进城市功能重组优化,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对首都功能的服务保障能力。天津市加强滨海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的协同联动,加强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提升对外开放门户功能。河北雄安新区着力提升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功能。河北省发挥环京地区优势,以及生态、矿产、港口、海洋等特色资源优势,强化支撑区域产业链创新链构建、农产品供应保障、能源保供、生态环境优化、文旅康养服务等功能,以石家庄市辐射带动冀南地区加强与北京、天津、河北雄安新区的协同联动。京津冀三省市加强对重点交界地区的空间统筹和联合管控。巩固黄淮海平原农产品主产区,夯实华北粮仓空间基础。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环京地区重点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发挥农产品就近保障功能,支持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生猪和奶牛养殖、海洋牧场等,提升区域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县域统筹推动城乡融合,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布局,支持乡村振兴。筑牢华北生态屏障,保障京津冀地区生态安全。推进北方防沙带建设,提升燕山—太行山等地区水源涵养功能,改善重要河湖湿地水生态,加大渤海湾综合整治力度,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强化现代化基础设施对京津冀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建设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完善区域一体化公路交通网络和物流网络布局,完善水利基础设施配置,构建多水源供水网络。增强区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安全韧性,统筹协调区域和城市防洪排涝功能,提高海河流域河道行洪能力,强化蓄滞洪区规划管控,加强城市内外河湖水系衔接,构建海岸带综合防护体系,平急结合优化防灾减灾救灾资源的区域布局。整体保护区域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打造高品质休闲游憩空间,创造优良人居环境,展现京畿特色文化底蕴。
五、维护规划严肃性权威性。《规划》是对京津冀地区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是区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是有关地方各级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依据,必须严格执行。要自觉接受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约束,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对不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用地用海、未批先建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按照定期体检和五年一评估的要求,健全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预警机制,将规划评估结果作为规划实施监督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规划监督、执法、问责联动机制,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
六、做好规划实施保障。京津冀三省市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将《规划》确定的目标指标、重点任务等纳入有关地方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加快形成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强化对水利、交通、能源、农业、信息、市政等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军事设施、生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业草原等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协调解决矛盾问题,合理优化空间布局。京津冀三省市要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作用,加强对跨省域规划编制实施管理的统筹协调,强化对交界地区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传导要求。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要求,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提高空间治理数字化水平。自然资源部要会同有关方面根据职责分工,密切协调配合,加强指导、监督和评估,确保实现《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各有关部门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多规合一”改革的决策部署,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之外另设其他空间规划。《规划》实施中的重大事项要及时请示报告。
国务院
2025年1月26日
文中提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上调了2024年中国经济和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预期,并表示,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反映了去年中国经济高于预期的增长势头延续,以及中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产生的带动作用。
中国以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汽车行业是比较好的例子。你提到202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整体上看,日本在汽车行业具有很强竞争力。日本车企本土生产、对外出口的汽车数量和海外生产的汽车数量总和超过2000万辆。中国依靠科技创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了一些突破,在全球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在2023年出口的522万辆汽车中,新能源汽车177万辆,同比增长67%。而在中国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59万辆和95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份额将达到1/3。中国企业在燃料电池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在自动驾驶、车机系统、智能座舱等方面也“科技感”十足。
二是要拓宽合作领域。中日经济利益深度融合,产业链供应链密切相连,近年来双方在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医疗康养等领域开展了很好的合作,在科技创新、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面合作潜力巨大。着眼未来,中日两国都面临数字转型、绿色转型等共同挑战,需要解决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带来的共性问题。从大趋势看,中日经贸合作将继续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加速演变,双方优势互补将激发更大乘数效应。希望日方与时俱进,同中方共同创新、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