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到恭王府博物馆看景德镇御窑遗址的“吉祥动2023一码一肖100%准确物”
中新网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 应妮)“御瓷凝瑞——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吉祥动物纹瓷特展”日前在恭王府博物馆开幕,展出了120件遗址出土的明代瓷器中以吉祥动物纹为题材的器物。
展览以各类吉祥动物纹为线索布陈展品,除了最多见的龙纹、凤纹之外,还有很多生动有趣、寓意美好的祥禽瑞兽、神话动物形象,或威猛或灵动或呆萌可爱,是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缩影。展品中不仅有宣德青花蟋蟀罐、成化天字罐等明代御窑珍品,还有多件无传世品的修复件,如造型奇特的“成化青花凤穿花纹鹤颈瓶”、目前发现的永乐朝御窑瓷器中器身最高的“甜白釉盘口兽耳长颈瓶”,以及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官方IP形象的原型“成化素三彩鸭形香薰”等。
景德镇御窑是明清两代官方设立的御用瓷器专门生产机构,自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起至清代宣统朝止,五百多年间,聚集技艺最精湛的工匠,烧造出难以计数的瓷中佳品。由于窑烧的复杂性,变形、开裂、偏色、窑粘等情况在烧瓷过程中时有发生。为保证出品质量,御窑厂实行严格的拣选制度,符合要求的完整器被运至京城,有瑕疵的则被就地砸碎、掩埋。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对御窑厂遗址的考古发掘已收集到瓷器残片数以吨计,并修复出一千多件明代御窑瓷器。这些碎瓷片和修复件,为观众提供了很多现存器物所不具备的信息,拓展了对陶瓷品类的认知。
恭王府在清代曾居住过多位皇室成员,当时的陈设和日用瓷器也以景德镇御窑出产为多。顺应明清时期盛行的祈福风尚,恭王府的建筑在形制、装饰等方面都体现着福瑞吉祥的寓意。尤其花园的设计,以“福”为中心,以诗为布局,直白处一目了然,含蓄处意境深远,秀丽与凝重并存,反映着主人高雅的审美情趣,也传达出祈福迎祥的强烈愿望。
明清景德镇御窑出产的瓷器,亦多以吉祥纹样为装饰,或繁华或素朴,是当时生活美学思想的重要体现。比如位于展厅中央的“宣德青花鹦鹉折枝花果纹盘”,直径达72.3厘米,是不多见的御窑出品大器。盘心绘鹦鹉啄桃图,画意应取自唐代诗人杜甫《山寺》诗中“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一句,象征着生机勃勃、自在安乐的生活状态。鹦鹉音同“英武”,被古人视为瑞鸟,是广受喜爱的宠禽。配合此件展品,还展出了恭王府博物馆收藏的清道光年间绿釉鹦鹉一对。
值得一提的是,展厅内还设置了触摸御瓷的体验环节,为观众提供亲手感受明代御窑瓷器的难得机会。触摸的瓷片来自明代正统年间未烧制成的青花龙纹大缸,距今已有约580年的历史。
据悉,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与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联合主办,将持续至3月30日。(完)
针对目前的旱情,河南省水利厅于6月14日17时将水旱灾害防御(抗旱)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并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旱情,科学精准调度水利工程,加强灌溉用水管理,细化落实各项供水保障措施,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最大程度减轻干旱灾害损失。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6月14日上午,水利部组织开展抗旱专题会商,分析研判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旱情形势,要求即日起,受旱地区上游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的控制性水库全部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及规模化养殖和大牲畜用水安全,全力保障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6月14日15时,水利部将针对河南、河北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目前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四级应急响应,并派出两个工作组正在一线指导抗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