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按套内面积计算不影响房澳门六开彩开奖结果资料查询下载屋总价
□ 公摊是居住建筑组成的一部分,抛开品质单纯追求高得房率或低公摊面积并不可取。针对公摊面积及得房率,更重要的是实现透明、合理和优化。
□ 总体来看,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不影响购房者的实际支出,现行规定也不影响交易税费和物业费、采暖费等的计算。
日前,河北省张家口市发布政策,鼓励实行现房销售,逐步推进取消公摊。此前,湖南省衡阳市也明确宣布,自2025年1月1日起,当地商品房将实行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销售。公摊面积计价真的能取消吗,此举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
据悉,2001年施行的《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规定,商品房建筑面积由套内建筑面积和公用建筑面积共同构成。具体而言,套内建筑面积包括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以及阳台建筑面积;而公用建筑面积则包括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等整栋建筑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以及套(单元)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和外墙墙体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
除了张家口和衡阳,近年来,安徽合肥、广东肇庆、湖南湘潭等地也相继发布了相关政策,提及“按套内面积计价销售”。特别是肇庆市,已经明确自2024年5月1日起,市内商品房将实行按套内面积计价宣传销售。
从各地实施效果及业内人士分析来看,无论是按建筑面积计价,还是按套内面积计价,仅是计算方式不同,购房者的实际成本并不会因此发生变化。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吴璟指出,一套总价200万元的商品房,若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套内建筑面积为80平方米,既可按建筑面积2万元/平方米计价,也可按套内建筑面积2.5万元/平方米计价,虽然计价方式不同,但总价不变。
相关的供暖费和物业费也不会因计价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物业费和供暖费通常按建筑面积收取,因为公摊部分的公共空间需要物业管理,而这些空间恰恰是物业应重点投入的区域。目前,已落地采用套内面积计价的城市,如肇庆,物业费仍按原标准计算,取消公摊更多体现在交易环节的计价方式上。
总体来看,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不影响购房者的实际支出,现行规定也不影响交易税费和物业费、采暖费等的计算。公摊是居住建筑组成的一部分,抛开品质单纯追求高得房率或低公摊面积并不可取。针对公摊面积及得房率,更重要的是实现透明、合理和优化。
吴璟表示,公摊面积有必要且正在变得更加透明,要让消费者清楚了解公摊的具体用途,进一步保障购房者的知情权。开发企业也在不断优化户型设计,将公摊面积配置到居住者获得感更强的门厅、电梯间等部分,实现良性的得房率优化。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表示,公摊本身不会消失,而是要让购房者实实在在知道自己实际专属空间的大小。同时,不建议一味追求得房率,或使房企过分压缩公摊来减少成本,进而导致实际居住体验下滑。
一些城市正通过调整容积率计算规则的方式让利于民。青岛、杭州等城市出台新规,规定小区内部分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不再计入容积率或打折计入,套内阳台部分也享受打折优惠,这些空间相当于“赠送”给购房者,不再计入公共建筑面积甚至套内建筑面积。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好房子建设有四大要素,即安全、舒适、绿色、智慧。“房屋销售环节取消公摊”即是舒适标准的重要体现。“过去,由于公摊面积计入方式不透明和合同条款含糊,购房者总感觉得房率较低,权益受损。对购房者而言,所购即所得、户型不缩水、交易公开透明,是购房满意度的关键所在。”严跃进说。
专家表示,为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还需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公众对取消公摊的讨论是希望公摊部分更加透明、优化。下一步,应通过多部门政策合力,鼓励开发商既重视房屋面积的改善提升,也重视小区公共空间的丰富供给,从而显著提升居住质量,有力提振住房消费。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本土企业快速崛起、市场竞争更趋充分的背景下,如果外资企业因为自身竞争力不足而退出,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如果外资企业从市场规律出发调整在华业务布局,也完全可以理解。事实上,中国企业也在向海外转移部分产能。如果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有何意见,我们愿意认真听取并积极解决合理关切。
投资主题建议关注:设备更新/国产算力/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1)设备更新:高能效设备应用有望成为新一轮设备更新重要途径,看好工业锅炉/节能电机等高能效设备应用和资源再生产业。2)国产算力:AI成为全球科技博弈焦点,国内智算中心建设有望加速,看好国产光互联/算力芯片/华为智算产业链。3)新质生产力:国资委提出加快推动AI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看好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新技术和新场景。4)低空经济:财经委会议强调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打造低空无人配送新模式,看好低空飞行器制造/核心零部件/飞行服务公司。
中国以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汽车行业是比较好的例子。你提到202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整体上看,日本在汽车行业具有很强竞争力。日本车企本土生产、对外出口的汽车数量和海外生产的汽车数量总和超过2000万辆。中国依靠科技创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了一些突破,在全球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在2023年出口的522万辆汽车中,新能源汽车177万辆,同比增长67%。而在中国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59万辆和95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份额将达到1/3。中国企业在燃料电池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在自动驾驶、车机系统、智能座舱等方面也“科技感”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