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上海正版澳门天天彩免费资料大全多方携手探索智慧医疗全新落地形式
中新网上海1月3日电 (记者 陈静)上海AI实验室(全称: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积极与医疗、产业机构携手,共同探索智慧医疗的全新落地形式,以人工智能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上海医疗大模型应用检测验证中心(简称:中心)3日正式揭牌,上海医疗大模型应用检测验证平台上线运营。中心由上海AI实验室牵头打造,华山医院、中山医院、瑞金医院等12所医疗机构成为首批验证单位。
3日在上海AI实验室举办的发布会上,上海市医疗大模型协同创新与应用联盟成立,并发布了卫生健康行业语料库、“浦医智捷”医疗大模型(简称:“浦医智捷”)及首批大模型医疗示范应用项目等相关成果。
当前,医疗大模型正被探索应用于疾病预测、辅助诊断、个性化治疗、药物发现等各细分领域;但医疗大模型同时面临准确度、可解释性、数据隐私、医学伦理等问题。
上海AI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周伯文教授表示,该实验室通过“连接器、放大器、加速器”三大功能推动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融合。据悉,未来,上海AI实验室将与各方携手,基于书生大模型强大的通用性能,深化医疗专用模型的纵深能力,共同探索智慧医疗的全新落地形式。
据悉,书生大模型是由上海AI实验室研发的一个大模型体系,包含多个尺寸的模型,其中大部分已经开源。基于书生大模型强大的通用基座能力,多家医疗机构及医疗科技公司打造的垂类模型已应用于临床诊断、医学教研、康复疏导等多个医疗领域。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闻大翔当日表示,垂直化、专业化、场景化、细分化的赋能将成为人工智能在医疗场景中应用和发展的主旋律。据介绍,上海医疗大模型应用检测验证中心将提供平台,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管理体系,实现对医疗大模型进行全面、系统的测试、验证和优化,提高医疗大模型的通用性和可复制性,确保其在临床应用中具备高度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表示,上海医疗大模型应用检测验证中心的启用,能够对医疗大模型的全链路进行强化管理,为进一步推动医疗人工智能技术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平台保障。未来,上海将继续充分发挥相关产业领域的优势,为医疗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撑。
当前,高质量医疗语料成为医疗大模型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记者同日了解到,瞄准模型多样化训练需求,相关科技企业联合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共同发布了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语料库(中医药)1.0版和(健康管理)1.0版,通过构建高质量语料、创新语料工具链服务及分发模式,为中医药及健康管理领域医疗大模型的训练优化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浦医智捷”医疗大模型由上海AI实验室联合相关信息科技企业共同发布。“浦医智捷”以书生大模型为基座,通过约30TB高质量医疗语料训练而成,覆盖医疗服务管理、基层公卫服务、健康产业发展、医学教学科研等多种能力,并提供不同参数版本,可供用户根据场景类别和应用领域进行选择。
据悉,首批大模型医疗示范应用项目则囊括了疾病筛查与管理、临床诊疗辅助、智能科研辅助、智能教学辅助以及智慧管理等多个方向,全面覆盖了诊前、诊中、诊后及管理的各个环节,为医疗健康的智能化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完)
“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是在中国科协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具体组织和开展的活动。2023年是评选活动开展的第9个年度。经成员学会筛选并推荐,联合体征集到项目共55项,其中知识创新类42项,技术创新类13项。经评选专家委员会中基础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领域的67位专家,其中两院院士32人,进行通讯函评投票,评选出得票数排名前10的项目,包括6个知识创新类项目和4个技术创新类项目,最后经联合体主席团集体核定,并报请中国科协批准,确定了2023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吴江浩: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外资企业有进有出是正常现象。确实有部分外企退出中国,但没有出现所谓“逃离潮”。过去几年,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跨国投资出现普遍性下滑趋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统计,2023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额减少18%,主要外资流入目的地都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像印度减少47%,东盟减少16%。与之相比,外国投资者对华投资热情并未减退,依然坚定看好中国发展前景。2023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339.1亿元人民币,引资规模仅次于2021年、2022年,处于历史第三高。同时,中国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到37.4%。
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载人航天工程全线密切协同,先后圆满完成2次货运飞船补给、2次载人飞船发射和2次飞船返回任务,航天员乘组接续飞天圆梦、长期安全驻留,已安排在轨实施150余个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的应用与技术成果,空间站的综合效益正不断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