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巨灾债券提升保险业风2024新奥资料免费精准051险分散能力
近日,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发行了亚洲首只采用双风险、双触发机制的巨灾债券。截至目前,共有6宗保险相连证券在香港发行,总额达7.48亿美元。
巨灾债券属于保险相连证券的品种之一,是一种以分散风险为首要目的的风险管理工具。为克服传统再保险市场承保能力的局限性,保险和再保险公司作为发起人,采用债券形式通过特殊目的机构将所承保的巨灾风险证券化,将保险风险分散至资本市场。巨灾债券存续期内,如果未触发约定的巨灾事件,特殊目的保险公司则在到期时向投资人返本付息;如果触发约定的巨灾事件,则由信托人按合同约定向发起人支付赔付款,剩余本金在到期时全部或部分返还给投资者。
“中国太平旗下太平再保险作为本次巨灾债券发起人,通过Silk Road Re(丝路再保险)这家特殊目的保险公司发行以中国地震和美国飓风为标的风险的巨灾债券,募集资金3500万美元,期限3年,分别以参数、行业损失指数为赔偿触发机制,为标的风险提供全额抵押保险保障。”太平再保险行政总裁于晓东表示,创新双风险、双触发机制的结构设计,主要是基于公司全球产险业务组合和风险管理的需要,综合考虑了中国地震和美国飓风的风险特点,同时也符合国际资本市场的偏好。
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频发,保险相连证券的发行额也显著增加,全球保险相连证券市场在2024年达到历史性高峰。有行业研究机构统计,2024年全年达成93笔交易,总发行额达177亿美元。
目前,全球巨灾债券市场仍由美国和欧洲巨灾风险主导。近年来,我国在着力完善巨灾保险制度的同时,也开启了在巨灾债券上的探索。2019年11月,内地与香港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服务贸易协议》的修订协议,其中包括支持内地保险公司在香港市场发行巨灾债券,在内地保险公司或大型企业为发行巨灾债券在香港设立特殊目的保险公司时,放宽对其评级、资本金、偿付能力等方面的限制。202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研究探索巨灾债券。2024年1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第三届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表示,将助力香港国际风险管理中心建设,支持更多内地保险公司在香港发行巨灾债券,支持香港国际再保险市场加快发展。
作为国际风险管理中心及区域保险枢纽,香港正努力通过降低成本、优化程序,创造便利保险相连证券发行的理想环境。2021年5月,香港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推出为期两年的保险相连证券资助先导计划,为合资格保险相连证券资助前期发行成本。此后,该先导计划又延期两年至2025年5月。太平再保险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保险相连证券资助先导计划能够继续延长,或实施新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保险机构来香港发行保险相连证券。
对投资者而言,巨灾债券与传统金融工具的相关性较低,提供了分散风险的投资选择。太平再保险有关负责人认为,拓宽包括内地、港澳在内的亚洲地区投资者范围,对促进香港保险相连证券市场发展也非常重要,“目前巨灾债券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来自美国、欧洲。建议广泛推广保险相连证券,吸引更多亚洲投资者投资保险相连证券产品;建立与内地互通机制,为内地投资者投资香港发行的保险相连证券打通渠道”。
中国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王小洪访问缅甸,同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主席敏昂莱举行会面,与缅甸内政部部长雅毕共同主持了中缅第七次执法安全合作部长级会议,并会见了缅甸移民和人口部部长敏载。由于这次是中国负责安全的高级官员访问缅甸,安全合作自然是双方聚焦的重点,比如深化执法安全合作,在打击电诈网赌、反恐、禁毒、湄公河流域执法、重大项目安保等领域加强合作等。这是中国对外安全合作的一个缩影,对外界来说,准确理解这些访问活动的意涵,将有助于读懂中国的安全观,这很重要。
2023年3月8日,中国加入《取消外国公文书认证要求的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将于2023年11月7日在中国生效实施。11月7日起,中国送往其他缔约国使用的公文书,仅需办理《公约》规定的附加证明书(Apostille),即可送其他缔约国使用,无需办理中国和缔约国驻华使领馆的领事认证。其他缔约国公文书送中国内地使用,只需办理该国附加证明书,无需办理该国和中国驻当地使领馆的领事认证。
9。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服装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纺织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棉纺织业,打造国家优质棉纱生产基地,提高纺织服装产业促进就业能力。利用现有对二甲苯(PX)产能,打造炼化纺产业链条。支持自贸试验区内纺织服装和电子产品组装、鞋帽皮具、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提升林果、葡萄酒、乳制品等特色产品加工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打造特色优势品牌。支持新疆承接东部地区出口导向型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链转移,通过整合中亚国家初级产品、欧洲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部件制造能力,打造亚欧大陆产业链合作的重要节点,形成具有新疆特色的产业体系,提高就业吸纳能力。依托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加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力度,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