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节前客流高王中王一肖一特一中一MBA峰+寒潮天气”buff叠满怎么办?从春运保障中读懂大国交通
央视网消息:1月25日是春运第12天,交通出行迎来节前客流高峰。交通部门积极应对不利天气对春运带来的影响,全力保障春运出行安全畅通。
1月25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525万人次,计划加开旅客列车2111列。国铁北京局预计发送旅客130万人次,春运以来首次突破130万人次。国铁广州局预计发送旅客244.8万人次,有望刷新春运单日发送旅客历史纪录。
针对气象部门发布的寒潮暴雪预警信息,相关铁路局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国铁乌鲁木齐局的乌鲁木齐、奎屯等站区连夜开展清雪除冰作业,保证线路设备运转良好。同时各主要车站对各车站供暖管网、设备进行全面巡检,保障候车大厅热水供应。
受积雪影响部分公路实施临时管制,春运客流集中涌向铁路。国铁兰州局、国铁呼和浩特局动态调整旅客列车运行方案,加开动车组临客和城际列车,最大限度保障旅客平安顺利出行。因降雪原因,银西高铁列车限速运行。国铁西安局西安电务段对管内陇海、西康、包西等主要线路站场的道岔转辙等关键区域,进行积雪清扫,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从1月24日起,国铁南宁局在贵广客专从江至桂林西、湘桂线永州至兴安等路段启动冰雪凝冻自然灾害Ⅳ级应急响应。
国铁南宁局桂林车务段生产指挥中心副主任何凌毅介绍,车站方面密切关注低温雨雪天气,及时发布旅客列车运行实时信息,增开5个退票改签窗口,做好旅客引导服务。
公路方面,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了解到,截至25日11时,因降雪及路面结冰,陕西、甘肃、河南、宁夏等省份的160多个路段采取封闭或交通管制措施,恢复通行时间待定。
民航方面,25日预计保障航班19242班,春运前11天(1月14日至1月24日),旅客运输量日均225.30万人次,较2024年增长8.54%。进入春运以来,三亚机场单日旅客吞吐量连续10天突破8万人次,24日旅客吞吐量达到86699人次,单日旅客吞吐量创通航以来的历史新高。三亚机场积极协调航空公司针对重点客源地城市增加运力投放。
民航迎节前出行高峰
25日,民航迎来节前出行高峰。目前,机场运行的情况如何?
记者来到大兴机场航站楼内,一进来就能深切感受到春运的火热氛围。根据之前机票销售的情况来看,1月25日是节前春运出行的最高峰,也就是说今天坐飞机的人会最多。根据大兴机场方面的预测,机场预计运送进出港旅客15.4万人次。我们看到,现在各值机柜台前都排起了长龙,值机柜台前基本上排队的旅客在十多个人。不仅仅是国内航线出行量大,不少旅客都选择“探亲+旅游”的方式,所以国际航线的出入境人数也大幅上涨。
根据航旅纵横大数据,1月25日国内航司的出入境民航旅客量超26万人次,比去年春运同期增长约38%,达到春运以来的出入境旅客量峰值。
在不少国人出门旅行的同时,由于我国签证政策的不断优化,入境游客在春运期间也大幅增长。比如我们在国际到达出口就发现,有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旅客从这里走出来。
今年春运期间,国际旅客到达北京大兴机场之后,就在这个国际到达出口,一走出来就能看到“北京服务”的机场服务点。这里可以为国际旅客提供交通、通信、支付、旅游咨询等服务,就像是一个 “一站式” 服务站,为外籍旅客解决各类出行难题。
在记者旁边看到有一台可以自动识别人脸,可提供14种语言的实时翻译设备,使用是不是方便?此外,现场还看到这里有提供中英双语服务的各种自助设备购买机场大巴票、地铁票等,都可以在这里办理。
据气象部门预测,25日夜间至26日上午大兴机场将有一次降雪过程。此次降雪预计从25日傍晚前后开始,26日白天逐渐结束。由于降雪量较小,预计对本场影响不大;但是从北京大兴飞往东北、西北方向,兰州、银川等地的航班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最后,提醒有计划要出行的旅客,及时关注天气情况,由于春运期间客流量较大,请大家提前安排好出行时间,预留足够的时间办理登机手续和通过安检,避免耽误行程。(央视网)
我记得去年3月抵达日本履新时,日本媒体在机场问过我同样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努力维护发展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因为这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近一年来,我怀着这样的信念和愿望,同日本各界人士广泛接触,努力推进中日各领域交流合作。对于两国之间存在的问题,我始终主张按照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各项原则妥善管控处理。这不仅是过去两国关系重建发展的宝贵遵循,也是未来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
吴江浩:中日邦交正常化半个世纪以来,两国经贸合作从量到质都有了飞跃发展,双边贸易额连续多年超过3000亿美元,日企累计对华投资超过1300亿美元,展现出强劲韧性和巨大潜力。同时也要看到,中日经贸额和投资增速去年双双下滑,需要高度重视,及早加以扭转。对于今后中日经济领域对话合作,我想提三点建议: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